最后,还有一个重头,那便是——乾隆的鞋。这鞋的火热程度甚至不低于达康书记的同款保温杯。
但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不论这位潮流领导者的鞋热议度有多高,比起他的“农家乐审美瓷器”,终还是逊色一筹。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词便像被印在了乾隆的额头上,挥之不去。很多人一看到他,便想到农家乐审美,而一想到农家乐审美就想笑。
特别是再把上图这种乾隆瓷器和他爹雍正的素雅之作对比一下,那么乡村非主流气息瞬间×10086:
然而在爆笑之余,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如图所示的疑惑:
乾隆的这种审美品味,究竟来源于谁呢?
现在,虽然我们无法面见乾隆皇帝,就审美问题与他展开深度对谈,但在清宫的《乾隆记事档》中,还遗留着乾隆皇帝下令烧造瓷器的记载,可以从中窥见这位帝王对瓷器的喜好。
《乾隆记事档》
乾隆二年:“传旨:……洋彩黄地洋花宫碗上花样甚好,再烧造些;再照洋彩黄地洋花宫碗上花样,将小盒亦烧造些。”
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将洋彩百禄双耳尊一件并青花白地盖碗一件,此二件照样烧造不要耳子。”
乾隆七年:“八月唐英将洋漆收小翠地锦上添花冬青玲珑夹首花瓶等六十九件持进,交太监高玉呈览。奉旨:着照青花白地里外穿枝莲膳碗大小款式,其花样照锦上添花山水汤碗花样烧造。九月初十日,……太监高玉交洋彩红地锦上添花四周画山水碗样做杯、盘。”
乾隆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烧造得,洋彩红地锦上添莲花挂瓶大小二对、洋彩黄地锦上添莲花小挂瓶一对、青莲花白地双管尊一件。”
有没有发现,乾隆喜欢烧造的一类花花绿绿的农家乐瓷器,名字里都充斥着“洋彩”“洋花”等洋味儿词汇呢?据乾隆朝前期的督陶官唐英解释,“洋彩”还真不是随便一件花哨瓷器就能叫的。
洋彩瓷器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1. 使用西洋明暗光点装饰图案和表现圆状物体。
2. 花卉叶纹上大多以白料渲染,表现出枝叶的光影。
3. 人物纹饰明显采用了西洋明暗阴影透视技法。
4. 纹饰上应用西洋花卉蔓草题材。
看了这些标准,小编真是万万没想到:生活在18世纪的乾隆皇帝,竟然和现在的许多年轻人一样追捧欧美风,还是一个喜好西方艺术的fashion boy!
那么,18世纪西方世界流行的装饰风格——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又是什么样的呢?
与乾隆洋彩瓷器的风格有没有很像?有没有很像?原来,乾隆朝瓷器的审美,以当时的眼光看,不仅不俗,还与全世界的时代潮流保持着相当一致的步调呢。
那么问题来了:
是谁把欧美风吹进了乾隆皇帝的心房呢?
这就牵涉到长期居住在清宫中的一批外国人——
传教士
从15、16世纪开始,随着西方殖民国家的海外扩张,西方传教士也来到了中国,在传教的同时,带来了西方的科学与艺术。
对待这些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歪果仁,清代统治者的基本原则是“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乾隆时期也是如此,你身怀专业技术,可以留在宫廷为我服务,但若想对我大清国进行宗教渗透,那是绝对不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