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扫街网 : 关注民生,贴近生活,以扫街为题材的专业性网站! 返回首页

蓝黑社区的个人空间 http://www.ny.saojie.org/?22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山东戒网瘾机构

已有 2337 次阅读2012-5-10 09:35 |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越来越重要而又广泛的影响。网络以其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共享性吸引了大量的网络参与者,青少年是天然的对新生事物的敏感群体,成为“上网“这种基于网络技术而衍生出的新的生活方式的忠实实践者。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200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95%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分别为12.6%~13.8%)。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17.10%)最高,另有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95%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分别为12.4%~13.6%)。”青少年网瘾现象在我国已经不容忽视,需要引起多方关注。网瘾研究专家陶宏开教授在分析北京网瘾问题时透露出这一最新数据:“北京青少年网络犯罪率惊人,90%的青少年犯罪与上网成瘾有关。”
 1 网络成瘾的概念、判断及其危害
1.1网络成瘾的界定
 网络成瘾即”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m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的简略表述。该术语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Goldberg首次提出,是指与上网有关的心理行为障碍。
    国内外研究表明网络成瘾是由于重复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且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同时对上网带来的快感一直有生理及心理依赖。也就是说,因为网络的许多特质带给使用者许多快感,同时又因很容易重复获得这些愉悦的体验,使用者便在享受这些快感时渐渐失去了时间感,一方面逐渐对网络产生依赖,另一方面导致沉迷和上瘾。笔者认为所谓中学生网络成瘾就是指中学生花费过多时间在网络上并对网络过分依赖,同时对其学习,生活以及人际关系造成影响的一种社会现象。
    1.2网络成瘾的判断标准
    关于网络成瘾的界定,虽然目前权威的IAD诊断标准尚未出台,但是国内外的研究者一般认为,网络成瘾是一个很广的概念,涉及到一系列不同的行为和控制问题。国内外的认识是如果要诊断一个人是否患有IAD,就要考察其是否在过去12个月内表现出下列七种症状中的三种以上:(1)耐受性增强: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也就是瘾头越来越大;(2)戒断症状: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变的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会错过了什么,甚至连做梦也是关于因特网;(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前计划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前计划要长;(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5)花费大量时间在和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码下载的大量文件等;(6)上网使得交际.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7)虽然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仍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1.3网络成瘾的危害
    网络成瘾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学生身心健康的新杀手,随着时间的延伸,其危害程度必然越来越深。网络成瘾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方面: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时间迷恋于网络可导致生物钟颠倒,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引发各种疾患,如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导致智力发育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眼睛长时间注视荧屏,姿态不变,既损害视力又影响骨骼健康发育,这些问题均可严重妨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2)心理方面:网络成瘾者形成一种对上网的需要和冲动,一旦停止就会不可遏制地想上网,使其不能从事其他学习等活动。造成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逻辑思维活动迟钝;长期沉迷于虚拟网络世界从而对学习和生活兴趣减少,与现实疏远,导致孤独无法融入现实社会,严重影响人际关系;逃避现实导致情绪低落,悲观,消极。另外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容易迷失真实的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
    (3)行为方面:网络成瘾者频繁寻求上网行为,不惜挥霍自己的生活费,学费,甚至借钱,欺瞒父母,丧失人格和自尊,严重的会偷窃,抢劫。(北京市的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2002年比1999年翻了一翻,2005年比2002年翻了一翻,专家指出,90%的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成瘾有关)。由于网络中的各种不良渲染,造成中学生过分自我放纵,法律和道德观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造成道德感弱化。据调查,52.6%的中学生承认访问过黄色网站,37.4%的中学生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脏话没什么大不了的”,26.3%是人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专家指出,网络已经成为一部分人的“电子海洛因”。
    2 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
    网络本身所固有的诱惑(网络的交互性,超链接性,虚拟性),外部环境因素只是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必要条件,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人格特点以及部分中学生所固有的心理障碍才是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充分条件。
    中学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但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进入青春期,中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学生时期作为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不同文化的冲击,学业压力的增大,人际关系的震荡,使他们面临更大的困惑和挑战。中学生身体发身剧烈的变化,但是心理的发展成熟相对滞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追求自我实现寻求自我认同,但是由于现实的种种条件的制约,使他们的成就感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满足;他们渴望独立,渴望交往,渴望友谊,但是现实条件的制约,自身自制力弱的现实,使得他们的各种渴望,需要得不到满足。
     在网络世界中心理满足主要包括:
     (1)心理成就感:许多中学生由于在学习、交往中遇到了挫折,产生挫败感。为了逃避现实,他们通过网络发泄心中的不满,而在网络中找到自信,获得成就感。
     (2)替代作用:网络世界不受现实社会规范制约,中学生将压抑很长时间的本我欲望,宣泄到网络世界中,这样的替代作用可从在线世界中充斥着暴力与斗争与许多论坛的火爆言论或是聊天室的网络性爱中看见。
     (3)幻想与认同作用:因为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而无法解决,便使自己置身于另一个充满幻想的虚拟世界中以逃避面对现实时所产生的压力,或是将自己依附在自己创造的虚拟角色来逃避真实生活中的角色。
     好奇心:中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不够完善、好奇心强,难免会受到外界新鲜事物的吸引和影响。对于令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很容易沉浸其中。另外还存在部分青少年由于缺乏工作、学习与生活目标。进入网络世界以摆脱无聊感。
     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证实及时强化会导致重复行为,由于上述原因当他们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获得快乐和满足,并由于缺乏外在的监督,同时由于中学生认知能力的局限性,缺乏对网络成瘾的危害的认识,缺乏内在的自省。如此多次重复网络行为,就成为了网络俘虏。
 3 网络成瘾的防治
    1.预防为主,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笔者认为防大于治,应该对中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认识到网络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尽量避免负面效应。前文指出,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学生的内部需要与外部条件的不协调。因而需要注重社会环境的关心和制约作用,帮助中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协调人际关系,丰富中学生的学习和课余生活,避免陷入“无聊地非上网不可”的泥潭。同时这样使中学生得到“社会支持”,可以使他们摆脱“离线孤独感”。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对于中学生的认识教育:一是帮助中学生认识网络成瘾的原因和危害;二是帮助其认识自身的需要,并帮助其认识发展和满足自身心理需要的各种途径,这样使得其恰当的自身需要得到合理满足。并且给予中学生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改善上网心态。其次,给予相应的现实生活方面的心理指导: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各个方面,帮助他们以健康科学的态度融入并且适应现实生活和现实社会。积极做好心理测量操作,对不良人格者进行必要的训练,例如:对于孤独因子得分高者进行社交训练或者兴趣培养训练,以纠正其孤独离群性,情感淡漠,恢复其热情。
    3.对中学生网络成瘾者进行及时治疗。首先,加强思想教育,预防教育,通过对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努力提高和健全中学生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帮助他们完善人格,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次,对网络成瘾者进行关注,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辅导,甚至心理治疗,例如:行为治疗的厌恶疗法,使他一想到上网就有头痛头昏疲劳的感觉,建立上网和不良体验的条件反射,从而使他厌恶上网,防止恶化。
    4.大力治理网络环境,网络成瘾作为一种社会化问题,需要社会,政府对网络环境进行大力整治。
    网络成瘾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从总体而言它是不可避免的,难以”根绝”的,而就个体而言它又是可以避免的,成瘾后也是可以治愈的。网络成瘾已成为家长痛心、学校焦心、社会忧心的现实问题,对待网络应疏导而非堵,但是究竟应该怎样进行预防和救治?总之,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加强中学生网络心理需求的引导,用心理学的办法使有网瘾的中学生恢复到正常状态和现实生活中来;同时构建绿色网络、创意网络、和谐网络的良好环境。另外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和教师应做到:尊重孩子,用理解来争取孩子的信任,培养孩子的爱好,转移兴趣点,并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交流,用爱心来换取孩子们心灵的回归。
    5 讨论与反思
    网络成瘾问题是影响中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网络使用虽然会导致成瘾,但并不存在必然性,中学生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以及中学生本身所具有的消极人格特质是影响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
    网络成瘾的概念自1994年提出以来,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各学科的研究和部分专家学者的实践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认可。最近中科院高文斌博士提到:“从小到大只有一个衡量标准的‘单一评价体系’,这是网络成瘾的一个首要因素”。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环境中,‘单一评价体系’占据主体思维模式,充斥青少年教育领域,大部分“好学生”在小学以及中学阶段一直处于“学习成绩单一评价体系”中。当这些好学生进入高中或进一步社会化时,遇到大量困难,心理发育需求不能满足,很容易发展成为网瘾青少年。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排行榜|扫街网 ( 沪ICP备12046462号  

GMT+8, 2024-5-16 18:26 , Processed in 0.06320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